国庆节就要到了,运营人已经开始头痛了,借势的灵感早已枯竭。不做活动吧,浪费这大好的良机,做了活动吧,营销数据又不一定好看。那么国庆借势的角度到底如何解读,才能让营销活动即有创意又有成效呢?

如何解读是关键

如今的市场,那些不懂消费者的品牌只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。所以不仅要精准的解读节日,还要精准的解读对应的消费受众,更要解读节日方案是否能触动这批消费受众。

在节日本身方面,就有很多可以解读的角度,比如节日由来、历史演变、不同国家的别称、意义(国家象征、功能体现)、节日准备(大型花坛、**、悬挂红旗)、国庆活动(阅兵仪式、张灯结彩、国庆长假、升旗仪式)、国庆客流、文学记叙、往年活动、相关故事等。

然后从节日衍生来看,因为国庆长假,大部分人都选择出游或者回家探亲,所以国庆的借势角度又可以延展成旅途、度假类,另外,由于国庆出行人数众多,“堵堵堵”成了大家在路上的常态,所以对堵车的吐槽也跟国庆节日密切相关。

其次要注意到消费者的变化,营销的本质一直没变,但消费者却一直在变,要对活动所覆盖的受众进行精细化的解析,比如活动的主题、形式、内容、裂变思路是否符合受众的群体倾向,是否能引起他们的触动,引发他们的兴趣和自传播,都是需要深入考究的。毕竟,不同的群体对同一个营销方案所表现出来的反映是千差万别的。

比如你的受众是Z世代,那么你的营销方式就可以采取生活化的vlog和抖音短视频等方式,而不是传统的门户网站、专业媒体等,毕竟要根据受众的触媒习惯和偏好来取舍,同时要在维度、规模、力度和节奏上做好把控,才能实现最大化的传播效果。

关键词:祖国、诞辰、歌颂、赞歌、70周年、黄金周、生日、回家、堵车、出游、阅兵、长假、抢票、度假、旅途等。

发表回复

后才能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