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几十载,你知道书的类型有哪些种类吗?正所谓“学海无涯苦作舟”。在我们的一生中,会接触到很多书籍。这些书籍该如何分类呢?分别应该如何阅读呢?
书的类型分类大致可以分为3大类
第三类:工具类书籍
比如像字典、地图等。这类书籍的阅读。采用分析法阅读。就是不用精读,不用知道所有内容。大概知道它的内容。知道它的目录,及涉及的范围。在用的时候,进行查找。
最典型的例子是字典,知道查找的方法。在具体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单词时,进行查找。当然,现在是网络时代。字典用的少,基本上是直接在网上查。
记得在上学的时代。曾经听说过,有些猛人。把英语字典《牛津大字典》所有单词给背下来了。那确实牛的无与伦比,把工具书都可以背下来。所以即使是工具类书,因为目的不同,对于深入研究的人,也是可以精读的。
换句话说,即使是工具类书籍。对于不同人,花费的时间、精力也是不一样的。
记得自己10多年前离开学校,重新学习英语时。《新概念英语3》的前20篇,背诵、默写也至少超过100遍。而对于如果不学英语,或者不用这本书学习英语的人。可能就只是翻一下。
再比如说地图类、旅游指南类书籍。刚开始知道它的大概内容。在出门遇到查询路线或者某一地点时,再详细翻阅。所以,像地图类,可能会经常去翻阅。每次去翻阅自己要去的地方或者感兴趣的地方。不一定每次从头看到尾。
其它的,包括我们看的理财类、技术类、外语学习类。从不严格的角度来说,也可以归为工具类。因为是提供一个学习的工具。但这一类工具类,对于不进入这个领域的人,纯粹是工具,知道即可。对于要进入这领域的人来说,则类似于思想类,需要精读,变成专业人士。
第二类:消遣类资料
比如像小说、杂志、报纸。对于很多人来说,可以理解为消遣类。当然,这篇文章的标题把杂志、报纸也用书籍类代替。严格来说,这里的书籍是读物的意思。实际也可以延伸到听的录音,看的视频,道理是一样的。
当然,现在是网络时代。纸质的书籍、小说、杂志、报纸等减少很多。很多时候,大家在网络上获取资讯。所以,可以把范围从纸质扩展到电子化资料。
这种消遣类资料。如果只是简单了解一下内容,不打算深入研究,也基本上用不到工作、生活上,则可以归为消遣类。对于消遣类资料,一般简视阅读,即简单浏览就可以了。
因为本身可能只是打发时间,或者简单了解一下。或许时间久了,细节内容都已经忘记了,甚至全部忘记了。
第一类:思想类书籍
比如像哲学类、宗教类。具体来说,比方说《论语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道德经》等。阅读这一类书籍,是需要反复精读。甚至是需要背诵下来的。才能对书中的精髓内容掌握下来。
像自己10多年前开始学习《论语》,就断断续续地学了好几年时间。累计背了超过100遍,也默写了超过100遍。
当然,这样做对自己还是非常受益的。尽管现在对《论语》的理解尚属肤浅,而且很多内容已经忘记了。但字面的意思还是略知一二的。当看到与孔子相关的言语,是知道出自《论语》,还是《中庸》、《孟子》等地方。
总之,对于思想类书籍,是需要下很大功夫与精力的。当然,这有个前提,就是想把这本书读好。如果对此不感兴趣,也没有打算去研究这种书籍。那就另当别论了。
最后,说明一点。对于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目的。即使同一本书、同样的内容,分类也是不一样的。
比如对于《红楼梦》这本书。有些人就是打发时间,毕竟是名著,还是要翻一下的。则可归为消遣类。
但对于服饰的设计者来说,就不一样,可以理解为工具类书籍。
比方说87版的《红楼梦》拍摄时,除了有作家沈从文、红学家周汝昌等权威人物参与外,还有服饰的设计者史延芹参与。从史延芹的角度来说,重点关注原著里面对于服饰的描写,然后设计对应的服装。
比如宝玉出场穿了什么衣服,拜见贾母穿了什么衣服。王熙凤每次出场穿的什么衣服、戴什么首饰等。进而也可以研究明代、清代的服饰结构。
对于红楼梦描写的年代,很多人认为是清代。以曹雪芹的家庭为背景。当然,也有人认为是描写的明末。所以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
在87版《红楼梦》的电视剧中,呈现的服饰基本上以明代为主。下图是网上找的,不一定是87版的。但基本各版本的服饰都是以明代为主。
至少上图的服饰、头饰不是清代的。因为清代来说,服饰是偏满族风格。而且头饰方面,男性最起码是要剃头的。
在这种情况下,对于服饰研究者来说。单纯从研究服饰这个角度,《红楼梦》可以理解为工具类书籍。去梳理所有关于服饰的部分,进行对比,提炼总结。
甚至很多学者,专门再写一本书。可以把《红楼梦》里面的服饰和其它书籍中的服饰结合起来。考察明代、清代,甚至整个历史的服饰演化。
比如沈从文写有一本书,叫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》。是描写从殷商到清代历朝历代的服饰研究。图文并茂,甚是精彩。
当然,对于红学家来说。《红楼梦》就可能是接近于思想类书籍。去深入研究主旨、内涵。揭示的社会、人文、思想、宗教、心理等意义。
所以,这三类分类方法本身也是大体而言。对不同人,某一本书具体如何分类、如何阅读,会有差异。